今年春節,我又一次經曆了父母和親戚們的催婚,他們喋喋不休,翻來覆去都是“別太挑”、“別等到30歲了”之類的話,聽著都讓人心煩。
剛開始時,我總有一種被否定的感覺,覺得他們所說的話,就是對我現在生活的全部否定。
每次他們催婚,我心底就會湧起一股無名火,不是反駁他們,就是幹脆逃回房間中,把他們的嘮叨關在門外。
但後來,我慢慢地開始思考一個問題:當有人催促我結婚時,我為什么要生氣?
別人會生氣,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,我為什么要拿他們的情緒來懲罰自己?
而且,他們有發言權。我還能密封嘴巴並防止他們說話嗎?
此外,人們往往只從別人的角度來批評我們,這不等於客觀事實。如果我們自己做得好,事實上,我們不需要為別人的毫無根據的指責而生氣。
心理咨詢師從來沒有從一個角度指出,“人們受到影響的原因不是因為其他人有情感,而是因為他們沒有界限。”
因此,真正讓我們生氣的不是父母的婚姻,而是我們無法實現的願望:
我想讓我父母開心。我不能讓他們失望。
如果你發現你不能讓別人開心,你會感到沮喪。
歸根結底,它仍然是我內心的一種癡迷:我是一個善良的人,我對他人的情感負責。
最新公開網誌 :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