贊助網站
  最新網誌  

2016年03月17日
“閑夢江南梅熟日,夜船吹笛雨瀟瀟。人語驛邊橋。”“梅子黃時雨如霧”(宋寇准詩句),雨簾掩蔽下的江船是朦朧的,雨簾掩蔽下的驛、橋乃至橋上之人也是朦朧的。而這一切連同雨簾,又籠罩在夜幕之中。而這一切連同雨簾,連同夜幕,又隱沒在夢雲縹緲之中。雨朦朧,夜朦朧,夢朦朧,朦朧而至於三重。還有那笛聲,那人語。笛聲如在明月靜夜高樓,當然清越、瀏亮,但在瀟瀟夜雨江船,卻不免嗚嗚然,悶悶然。人語如於萬籟俱寂中側耳諦聽,雖則細細焉,絮絮焉,也還清晰可聞,但一經與雨聲、笛聲相混,便隱隱約約、斷斷續續,若有而若無了。詞中訴諸讀者的這些聽覺印象倘若轉換為視覺形象,仍然不外乎那兩個字—“朦朧”。

  隨著“朦朧詩”這一新流派在現代詩壇上的出現,文學評論家們是非蜂起,對她褒貶不一。或以為“朦朧”即是“晦澀”的代名詞。皇甫松這首詞之美在“朦朧”,是指它的氣象“朦朧”,境界“朦朧”。就語句而言,她字字如在目前,一點也不流於“晦澀”的。披文見情,一讀便知詞人曾經在風光旖旎的江南水鄉生活和漫遊過,江南水鄉的旖旎風情給他留下了永遠也不能夠忘懷的美好記憶,使他朝思暮想,使他魂牽夢縈,終至滿懷深情地飛動彩筆,寫出了風流千古的清辭麗句。

但“一讀便知”卻並不等於“一覽無餘”,細細吟味,全詞還是很蘊藉、很耐咀嚼的。具體地說,上兩句只寫燭殘屏暗,而詞人在入夢前有一長段時間的展轉反側,居然可知;下三句只寫夢中之愉悅,而詞人醒時之惆悵又可於言外得之。凡此都是藏鋒未露的含蓄之筆,不應草草看過。除此之外,更有一樁費人思量之事,那就是此篇的主旨究為懷念江南之地呢,還是懷念江南之人?或者,懷地、懷人,兼而有之?筆者以為,作既懷其地、又懷其人,而以懷人為主理解,可能更接近事實。如果孤立地看這一篇,也許大多數讀者都會傾向於“懷地”說。

但應該十分注意,詞人寫了章法大致相同的兩首《夢江南》,她們當是一對姊妹篇。據第二首中“夢見秣陵惆悵事,……雙髻坐吹笙”云云推斷,則此篇所寫,似乎也是當年“秣陵”(今江蘇南京)之事;“人語驛邊橋”之“人”,或者就是詞人自己和他所鍾情的那位梳著“雙髻”的姑娘(“雙髻”,表明她還是待嫁的少女,當是一名雛妓)吧?按照兩首詞中交代的節令,此篇所夢為“梅熟日”,亦即農曆四、五月間;而下篇所夢則為“桃花柳絮滿江城”時,亦即暮春三月。若依時間順序編排,那麼下篇應前而此篇應後,互相調換一下位置。果然如此,則“樓上寢”闋既已明白點出具體之地“秣陵”與具體之人“雙髻”少女,此篇就不必重出了,其所以泛稱“江南”而泛言“人語”的緣故,豈在此乎?
於16年3月發佈





私たちにはある 只跟部份人分享這資訊。
Pixel Cafe
包場開生日派對? 搞謝師宴? 公司活動? 舊同學聚會? 聖誕派對?